交通工程系在本次职教活动周“一技在手,一生无忧”的主题引领下,结合本系开设专业成功开展了轨道线路养护劳动教育实践活动。学生走进校内轨道工程综合实训场,在铁道线上淬炼技能、磨砺匠心,以实际行动诠释职业教育的实践育人内涵。
一、铁道扣件“诊疗师”:在细微处践行责任担当
铁道扣件是轨道结构的“筋骨”,其状态直接关系列车运行安全。活动中,同学们分组化身“轨道诊疗师”,对实训场轨道扣件进行全面“体检”。他们手持检查锤,俯身逐段敲击扣件,通过声音判别螺栓松动、弹条断裂等隐患;对锈蚀严重、磨损超限的扣件,按照“先标记、后更换”的流程,使用扭矩扳手精准操作,确保扣件紧固。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,铁道养护不仅是体力劳动,更是对责任心与专注力的双重考验。当一组组扣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,整齐排列于轨枕之上,同学们用汗水换来了对“精细严实”铁道精神的真切感悟。
二、几何形位“精算师”:在数据中雕琢专业精度
轨道几何形位是保障列车平稳运行的关键指标。活动第二阶段,同学们运用轨距尺、支距尺等专业工具,对轨道的轨距、水平、高低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。“轨距+3mm、水平超限4mm”,面对检测数据,同学们对照《铁路线路维修规则》,迅速制定调整方案。对超限部位进行“靶向治疗”:通过增减垫板调整水平,利用改道器修正轨距,以道床捣固消除高低偏差。每一次测量、每一次调整,都伴随着对“毫米级精度”的执着追求,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“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的职业内涵。
此次职教活动周劳动教育实践,既是一次轨道养护技能的集中练兵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。同学们在铁道线上摸爬滚打,用双手感知职业温度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专业认知。从扣件更换到几何形位调整,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“螺丝钉精神”——既要在岗位上各司其职,更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整体安全。未来,交通工程系将继续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,培养更多“眼中有光、手上有活、心中有责”的新时代铁道工匠,为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。